English

全球性问题与思维方式的转变

1998-08-28 来源:光明日报 周春明 我有话说

所谓全球性问题,是在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的社会性问题。就其空间范围讲,不是某个国家或局部地区存在的个别问题,而是它关系到整个人类利益的重大问题,具有全世界性和全人类性;就其严重程度而言,它不是世界范围内存在的一般问题,而是严重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相当的严重性和紧迫性;就其解决的方式而言,全球性问题的解决不是仅仅依靠某些国家或地区的努力就可以做到,而必须通过世界各国共同努力才能解决,具有全球的协调一致性和相互合作性。目前,整个世界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要表现为:

从世界政治、军事的角度看,尽管冷战已经结束,但并不意味着冷战思维方式的终结,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而且人类面临的核威胁并未从根本上解除。

从世界经济的角度看,国家间贫富差距的扩大成为困扰世界的紧迫问题。发展中国家过度贫困,必然导致它们过度地使用有限的自然资源,进一步破坏生态环境,甚至导致出现内乱并波及到其它国家和地区,从而使人类面临的种种问题更为严重。

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角度看,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作为生命在地球上生存保护屏障的臭氧层,由于大气污染逐渐变薄,被称为“空中死神”的酸雨的危害加剧,物种灭绝加速,同时自然资源的匮乏严重制约人类社会的发展。据有关资料对世界43种重要非能源矿产统计,其中16种将在50年内被消耗殆尽;全球森林急剧减少,土地沙漠化严重,每年约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从地球上消失,600余万公顷土地变为沙漠。所有这些问题,都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从人口增长的角度看,人口爆炸及其所带来的人口问题是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据统计,1950年全球人口为25亿,1986年达到50亿,2000年将突破60亿。人口爆炸给世界经济、政治及社会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压力,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口激增,给这些国家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加剧了耕地、森林、淡水等一系列危机,使许多人面临着饥饿和失业的威胁,并诱发社会动乱。

全球性问题关系到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体现了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它的解决既需要国际社会的协调与合作,更需要各国采取适当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目前,当务之急是使各国政府能够认识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处理好人、自然界、社会、国家间的关系。而做到这一点的关键在于转变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观念,使人们从传统的发展思维方式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树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新的思维方式。

首先,从片面的科技观转向科学全面的科技观。对于现代科学技术的作用,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科技万能论”,认为依靠科学技术可以解决目前人类面临的所有问题,而忽视科学技术的负面社会效应;另一种是反科学主义的态度,即把目前世界发展中出现的所有问题都归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夸大其负面社会效应。我们应确立一种既充分肯定现代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巨大能动作用又能够正视现代科学技术带来的负面社会效应的全面科学的科技观。为此,一是要更好地发挥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充分运用现有的科学技术或是通过开发新的科技领域和科学技术,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服务。二是逐步建立和完善科技效应评价体系,更好地发挥其正面社会效应,克服其负面社会效应。三是强化科学技术的社会调控体系,建立社会制约机制,加强国际和国家科学立法,规范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四是大力提倡符合人类基本价值的科学道德观,谴责那些只为追求少数人或少数国家的利益不惜从事危害人类共同利益的科学活动。

其次,从人与自然对立的思维方式转向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一直存在种种认识误区。一是将二者的关系截然对立起来,认为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就是征服与被征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实际上,人和自然界作为社会自然系统的两个要素,既有相互对立的一面,又有相互依存的一面,处于对立的统一之中。人类为了自身发展的需要,要改造自然界,但同时应积极地适应自然界,把改造和适应自然界有机地统一起来,使自然环境可以承受人类的改造活动,从而将改造活动限制在对生态环境危害最小的合理范围内。二是人对自然界的利用与保护、索取与补偿对立起来,认为自然界能够提供给人类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实际上人类可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人类社会同自然界的交换中,自然界因把物质和能量贡献给人类社会而逐渐贫乏和枯竭,为了保持人与自然界的和谐,人类必须设法补偿自然界的消耗,为此要确立资源的有限和无限对立统一的科学资源观。三是将人的价值与自然界和环境的价值对立起来,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中心和主宰,世界上的一切世事物都以对人的功利关系而决定取舍,形成了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观,将社会发展仅仅理解为经济增长,并把国民生产总值作为衡量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唯一指标。

第三,从国家间相互对立、矛盾、冲突的思维方式转向彼此间相互合作、求同存异的思维方式。长期以来,特别是在两极格局的国际背景条件下,不同的国家集团之间,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国与国之间矛盾的斗争性占主导地位,它以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尖锐对立、政治上的激烈对抗、经济上的相互封锁为表现形态,将人类有限的物质资源投入到疯狂的军备竞赛之中。这不仅加剧了国家间的矛盾和冲突,将人类拖入了战争的边缘,而且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威胁到整个人类的安全。今天,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世界的主题,世界一体化的进程呈现逐步加速的趋势。为适应客观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应确立一种新的思维方式,既承认阶级和民族矛盾,承认各国的国家利益,又必须注意到国家间的相互依赖性和矛盾的同一性,承认人类有着共同的利益。特别是要解决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各国政府只有求同存异、加强合作,才能为人类营造一个美好的家园。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